“林女士,若您签下这一页,便意味着一切正式生效。”
密室内,光源静默,只听见打印机吐出文书的哒哒声。
林晚舟毫不犹豫地在更名申请书末尾签下自己新改的名字:
顾青。
坐在对面的律师周谨将每项内容逐条确认。
“林女士,抱歉确认最后一次,启动更名后,旧身份的全部线上痕迹会被彻底抹除,包括户籍、医保、银行、通信记录等,社保迁往西南一线城市,您需要重新建立全部账号。”
她眼中没有一丝犹豫:“确认更名。”
说罢,她将身份证取出,递到对方手中。
卡片上照片的女人微笑克制、眼神温驯,是沈嘉屿习惯看到的模样。
可她知道,从今天起,那张脸不会再以林晚舟的名字出现在这个城市的任何系统里。
电梯下沉的过程中,她刷掉相册里最后一张合影。
那张照片是两人去云南采风时拍的,他倚在梯田边,她背着画包,一只手捧着奶茶。
沈嘉屿最爱这张,说是比任何时尚杂志封面照都好。
她却想起那天他出神地盯着同行的女导演程韵发呆,等她递奶茶时,他才恍惚接过。
她不是没感觉到什么。
只是,一直在给彼此体面和余地,直到体面消耗殆尽。
她抵达家门口时,天边的火烧云已将天色映成薄橘。
玄关柜上那盏智能感应灯亮了起来。
沈嘉屿还没回,鞋柜整整齐齐,只有她的单鞋在最外一排。
林晚舟走入书房,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暗红色木盒,精致的皮面包裹着硬壳。
她一早准备好的纪念日礼物。她将早已封好的文件,离婚协议书、财产分割说明、公证资产明细、授权声明、图书项目捐赠委托信整齐地放入。
盒盖合上,她熟练地贴上标签:
To:沈嘉屿
请签收,晚舟赠。
最后这几个字,她写得非常慢。
她知道,沈嘉屿向来重视纪念日。
他们每年都要交换礼物、写卡片、拍一组照片。
她甚至记得他在五周年时送她一支停产的莱卡老镜头,当晚她感动得几乎落泪。
可现在,她把离婚变成了纪念日的礼物。
晚餐她依旧按部就班地做了两人份,牛排七分熟,配红酒炖梨。
他不在,她还是摆了双人碗筷。
饭后,她拖出一个行李箱,开始整理衣物。
第一批只带走最常穿的几套基础服饰,其余全部清点编号寄往她在西南新城市的临时公寓,由律师代为接收。
她在每件行李上贴了标签,仿佛在给自己的撤离行动倒计时。
手机亮了一下,微信弹出一条消息:
“舟舟,今天排练结束早,我顺路买了你最爱的栗子蛋糕!等我一起吃~”
沈嘉屿发的。
林晚舟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,手指滑动到设为静音。
她没有回复。
二十分钟后,沈嘉屿推门而入,笑容满面,手里拎着甜点和鲜花。
“今晚怎么没吃完?”
他皱眉看着半桌剩菜,“是不是哪儿不舒服?”
“胃有点胀。”林晚舟淡淡道,“先休息一下。”
他没多追问,把鲜花插进客厅的玻璃瓶,又把蛋糕摆上桌:
“等你胃缓过来尝一口。今天辛苦了,我看你早上挺忙的。”
“嗯。”她轻应一声。
“我这边也差不多了,鹿鸣书展准备得七七八八,就等闭幕那天了。”
他搓了搓手,突然凑过来,“今年纪念日我准备了惊喜,你肯定猜不到。”
林晚舟忍不住笑了:“你每年都说这句。”
“但这次不一样。”
“我也有东西要给你。”
她指了指玄关上的红盒子,“别提前拆,纪念日那天一起。”
沈嘉屿一愣:“你提前准备好了?”
“早就想好了。”
他笑着点头:“好,那我答应你,绝对不提前拆。”
她看着他那副满足的表情,忽然有些晕眩。
她曾经爱这个人,爱得愿意等他收工凌晨两点、愿意给他写几十页的出版规划、愿意陪他一起背负公益基金背后的审批压力。
可她也终于明白,有些人你拼尽全力也无法换回尊重,哪怕一分。
那晚,沈嘉屿睡得很沉。
林晚舟则盯着天花板发呆,直到天亮。
天亮前的一小时,她又检查了一次所有事务。
她轻轻把所有操作截图存入移动硬盘,然后将它封入第二个快递,寄往律师事务所保管。
不吵、不闹、不揭穿、不求原谅。
只是一个走到尽头的计划。
而纪念日那天,她不会再出现在他身边。
他会打开红盒子。
里面只有告别。
|